你的位置: 半岛 > 音乐知识 > 钢琴技巧

半岛官网官方网站一只手劈开管弦乐团的惊涛骇浪!

2024-05-29 09:48:22

  半岛官网官方网站一只手劈开管弦乐团的惊涛骇浪!这种炫技形式的起源,并赏析了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李斯特、勃拉姆斯、圣·桑、斯克里亚宾等创作的左手独奏曲。

  今天,我们将探讨「左手钢琴协奏曲」的艺术,看看在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理查·施特劳斯等管弦乐色彩大师,是如何让一只左手在与斑斓壮丽的管弦乐队激烈对抗中产生奇妙音效的。

  文中还将介绍多位具有代表性的「左手钢琴演奏家」,他们中有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右臂,有些因为肌肉劳损、中风瘫痪、歹徒袭击而失去右手演奏能力,还有一些是双手健全却热衷于挑战的钢琴奇才。

  在欣赏左手钢琴协奏曲之前,先看一下这三段演奏视频中,一只手是如何在键盘上产生「交响效果」的:

  拉威尔的《左手钢琴协奏曲》无疑是左手钢琴曲目中的至高典范,它的钢琴声部对许多职业演奏家来说已经算是颇具挑战性了,而法国钢琴家Maxime Zecchini却做了一个更大胆的改编。

  他仅用一只左手,既要完整地演奏原本的钢琴独奏声部,同时也要把管弦乐队的声部呈现出来。不但在技术上难度加倍,而且整整二十分钟内左手几乎没有休息的空隙,对肌肉耐力也是极大的挑战。

  巴西钢琴鬼才Artur Cimirro总有种「曲不惊人死不休」的执拗,他直到成年后才开始正式学习钢琴演奏,他的演奏有着魔鬼般不可思议的奇效。

  他改编了许多难度惊人的左手曲目,其中包括贝多芬、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曲的左手独奏版。这段演奏视频中,他用一只手弹奏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骑行》霸气十足!

  戈多夫斯基曾根据约翰·施特劳斯的管弦乐作品创作了多首技巧艰深的钢琴作品,譬如著名的《交响变形之“蝙蝠”》。

  他献给独臂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的这首《交响变形之“吉普赛男爵”》,充分发挥了一只左手在驾驭复杂多声部的能力,听上去就像一首键盘上的单乐章交响曲。

  以上三首独奏曲,展现出了左手演奏的巨大潜能,那么它与管弦乐队合奏又是怎样一种奇妙音效呢?我们先要从一位著名的独臂钢琴家说起:

  前一篇文章中提到了,1895年,独臂贵族钢琴家Géza Zichy创作了世上首部左手钢琴协奏,尽管并不成功,但其开创意义不容忽视。

  而另一位传奇的独臂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真正将「左手与管弦乐抗衡」这种独特的交响形式推向了巅峰。

  保罗并不算一位琴技高超的演奏家,但凭借其「多财多亿的钞能力」以及家族威望,委托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欣德米斯等名家为之创作了一大批左手钢琴杰作。

  保罗·维特根斯坦,出身于显赫「维特根斯坦家族」,他的弟弟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也是希特勒的同学)。

  他们的父亲卡尔,是奥匈帝国的首屈一指的富翁,身居垄断地位的钢铁大王。这位暴发户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娶了一位钢琴家为妻。

  勃拉姆斯、马勒、勋伯格、约阿希姆、理查·施特劳斯、卡萨尔斯、布鲁诺·瓦尔特等大师是其家庭音乐会上的常客。

  在卡尔的八个子女中,保罗并不是最有音乐天赋的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却是唯一成为音乐家的(他的一个哥哥失踪了,另两个哥哥了)。

  保罗最重要的一位钢琴教师是Theodor Leschetizky,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保罗逐渐掌握了成为一名职业钢琴家所需的技艺和修养。

  Leschetizky这位波兰钢琴大师,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车尔尼的学生,李斯特的师弟,也是施纳贝尔和帕拉德雷夫斯基的老师。他为德赖萧克写过一首左手独奏曲,与鲁宾斯坦兄弟交情深厚。

  1913年6月26日,保罗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首场个人音乐会。次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在前线作战时被击伤右臂,随后被俄军俘虏。

  截肢手术使保罗永远失去了右手,这位富家公子在战俘营里尝尽苦难,只有一架破旧钢琴让他鼓起勇气活下去。在此期间,他仔细钻研了戈多夫斯基的左手改编版的肖邦练习曲。

  独臂钢琴家Géza Zichy的事迹,令保罗坚信自己也能用一只左手继续钢琴事业。1915年圣诞节,他获释并回到了维也纳,并着手将、贝多芬、经典曲目改编成左手演奏。

  下面请大家欣赏他根据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第二幕中著名的选段「哼鸣合唱」改编而成的左手独奏曲:

  盲人作曲家约瑟夫·拉伯尔,是保罗的精神支柱,维特根斯坦家族对其推崇备至。年轻时,拉伯尔曾跟随布鲁克纳学作曲,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钢琴家。

  保罗的弟弟,哲学家路德维希声称,拉伯尔是「六位真正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另五位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

  据统计至少有46部左手钢琴作品,是受其委托或题献给保罗·维特根斯坦的。其中,拉伯尔就为他量身定制了11部,但很可惜,这些曲子如今没什么人再去演奏了。

  深陷战俘营的保罗给拉伯尔写信,坚定了自己想成为左手钢琴家的志向,并委托他为自己创作左手钢琴协奏曲。几周后,他收到了恩师的回信,说已经开始着手谱曲了。

  1916年12月,经过了一年的刻苦练琴,保罗再次登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了拉伯尔为左手与管弦乐队而作的《D大调变奏曲》,大获成功。之后,拉伯尔又为他写了两部单乐章协奏曲。

  很有趣的是,拉伯尔拓展了左手钢琴的演奏范畴,在独奏和协奏曲之外,为保罗创作了多部「左手钢琴室内乐」。比如有左手钢琴参与的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的奏鸣曲、单簧管三重奏等。

  毫无疑问,拉威尔1929年至1930年创作的《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是所有为左手而作的钢琴曲中最成功的,他完全吃透了阿尔坎、圣·桑、斯克里亚宾等大师的左手钢琴精髓,并融入了爵士乐风格。

  乐队缓慢沉重、晦暗朦胧的铺垫逐渐变得如朝阳般灿烂,左手强劲的和弦,如惊涛拍岸般从上至下席卷中低音区,超大跨度的跳跃和横扫键盘的刮奏酣畅淋漓,许多空灵诗意的乐段令人想起拉威尔许多音乐中对波浪与光线的描摹。

  保罗第一次在拉威尔家听到这首曲子时,对那爵士乐风格丝毫提不起兴趣,而且他并不完全认同拉威尔作为「管弦乐色彩大师」对乐队声部出神入化的编配。

  1932年1月,保罗·维特根斯坦在维也纳交响乐团协奏下成功首演了这部协奏曲,引起了轰动,但当天拉威尔并没有亲自到场。

  原本拉威尔邀请了托斯卡尼尼担任首演指挥家的,但他拒绝了,因为俩人之前在《波莱罗舞曲》节拍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当月底,拉威尔来到维也纳,出席一场法国大使馆的晚宴时,保罗现场演奏了此曲。拉威尔发现保罗擅自给自己加戏,添入了部分原属于乐队的段落,篡改了部分和声和节拍,在华彩乐段增加了一串莫名其妙的琶音......

  听到原作大篇幅被保罗修改后,拉威尔当场愤怒了。随后诞生了那个著名的争论:保罗认为演奏家不是作曲家的奴隶,拉威尔怒斥道,演奏家就是奴隶!

  ▼拉威尔「左手钢琴协奏曲」保罗·维特根斯坦1937年演奏,布鲁诺·瓦尔特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经过反复的争执,保罗最终屈服了,也许他逐渐领悟到了拉威尔原作的妙处。1933年初,在拉威尔亲自执棒下,保罗按照原谱在巴黎公开演奏了这部作品,俩人表面上就此和解了。

  保罗很清楚,是拉威尔的这部杰作,令他成为名满天下的左手钢琴家。但生性骄傲的他移居美国后声称:拉伯尔、施密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献给我的作品,比拉威尔的更具音乐价值.....

  在这首作品1932年首演的前一年,科尔托就将其改编成了用双手演奏的版本,拉威尔严厉禁止他公开演奏这个版本,但科尔托并不理睬他的警告。

  拉威尔十分生气,四处给指挥家们写信,要求他们拒绝与科尔托合作这部协奏曲。拉威尔去世后不久,科尔托立即和指挥大师明希合作留下了双手版的录音。

  Jacques Février是少数在拉威尔生前得到认可的诠释者之一,下面请大家欣赏他的演奏版本:

  保罗·维特根斯坦与拉威尔之间类似的矛盾,同样还发生在他与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欣德米斯等人身上。保罗委约别人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他都拒绝演出(因为他艺术观念保守且钢琴驾驭能力有限)。

  如果没有家族光环庇护,保罗也许并不会被视为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他没有出神入化的钢琴技艺,却自视甚高,有着顽固的自尊心。

  他在演奏时,总试图将自我凌驾于作曲家之上,习惯性不尊重原谱和作曲家本意。他拒绝演出他不能理解的音乐,也不允许别人演奏他的委约作品。

  1931年,在拉威尔完成了《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的次年,普罗科菲耶夫也完成了保罗的委约之作《降B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但保罗从来都没有公开演奏过它,他回信道:感谢您的协奏曲,但我一个音符也看不懂!

  事实上,保罗一直不太欣赏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普罗科菲耶夫也知道保罗不喜欢现代风格,或许是俩人都是希望借对方来扩大自己的名望吧。

  他表示:我之所以不演奏这部协奏曲,因为我尚未弄懂这部作品的内在逻辑,在弄懂之前我自然无法演奏它。多年之后,保罗逐渐悟出了这部协奏曲内在逻辑的精妙,但那时的他早已没有了驾驭它的能力了。

  这部左手钢琴协奏曲技巧艰深,第一乐章是谐谑的、托卡塔风格的奏鸣曲式,快速的奔跑手指搭配诡异斑斓的和弦,展现出机械式的节奏律动和鲜明的敲击风格;第二乐章篇幅最长,像一首梦游般庄严而宁静的诗;第三乐章,是耐人寻味的奏鸣曲式,普罗科菲耶夫展现出了他高超的管弦乐音色调配能力;最后一个乐章简短地呼应了首乐章。

  1956年9月5日,二战中失去右臂的德国钢琴家Siegfried Rapp在柏林首演了这部协奏曲,观众反响冷淡令演奏家心灰意冷。

  早在1950年,Siegfried Rapp就向保罗致信请求演奏这部作品,但被保罗果断拒绝了,他强调这是自己花钱委托人创作的,除非他结束舞台生涯或去世后其他人才有资格演奏。

  几年后,Siegfried Rapp在征得了作曲家遗孀同意后才得以公演。再后来,鲁道夫·塞尔金、阿什肯纳奇等人的演绎扩大了这部协奏曲的知名度。

  二战期间,作为犹太人的保罗,在欧洲的演出事业中断,为了保住家人的性命,维特根斯坦家族向纳粹政府缴纳了巨额财产。1938年,保罗逃往纽约,在美国度过了后半生。

  1940年夏天,保罗与本杰明·布里顿在纽约相遇,并委托他创作左手钢琴协奏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愉快的沟通,布里顿完成了一部为左手与管弦乐而作的大型变奏曲《变换》。

  这首作品由主题、十段变奏和尾声构成,乐队奏出的主题宏大辽阔,定音鼓的敲击令人想起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的日出主题。尾声是一段激烈的塔兰泰拉舞曲。

  每一段变奏都精短凝练,风格迥异且带有标题:宣叙调、浪漫曲、进行曲、阿拉伯风格、圣咏、夜曲、嬉戏曲、滑稽曲、托卡塔、柔板。

  布里顿《变换》的钢琴声部的创作立意,与此前大多左手钢琴曲截然不同,他从一开始就不执迷于用单手弹出双手效果,而是尽力将单线条的旋律做到极致。

  1942年1月16日,保罗首演了布里顿《变换》,尤金·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布里顿很不情愿地出席了首演,称自己是去看保罗怎么糟蹋曲子的。

  欣德米斯1923年完成的这部《左手钢琴协奏曲》,是保罗最早收到的委约作品之一,当时年轻的的欣德米斯刚刚以《弦乐四重奏》奠定了他在德国乐坛的地位。收到总谱的保罗以无法看懂为由,拒绝演出。

  1923年5月4日,欣德米斯还特地写了一封谦卑真挚的信向保罗解释:若这部作品令你不悦,我深感遗憾,也许它乍看的确会让你感到奇怪,我在其中倾注了强烈的爱意,我自己非常喜欢这部作品。

  他甚至主动请求跟保罗当面沟通这部作品,以帮助他更好理解它。首演的阵容和日期都陆续敲定了,保罗却果断取消了,回信中他依然表示:一个音符我都看不懂!

  之后再也没有关于这部作品的任何音讯了,许多人相信乐谱早就被保罗遗弃了。保罗于1961年去世,他的遗孀搬到了宾夕法尼亚的一座农场居住,她将保罗的遗物锁在了一个禁忌的房间里。

  这扇门直到2002年她去世后才被打开,一些珍贵的遗物被发现:贝多芬的和瓦格纳的信件、勃拉姆斯的头发、理查·施特劳斯签名的手稿、欣德米斯《左手钢琴协奏曲》的总谱.......

  2004年,左手钢琴大师莱昂·弗莱舍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首演了这部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和末乐章那狂野的敲击令人兴奋难忘,但显然这对当年保罗来说太前卫了。

  尽管生前没有见证这部协奏曲演出,但欣德米斯很高兴地拿到了丰厚的酬金,并用它来翻修了一座中世纪塔楼,作为自己在法兰克福的私宅。

  保罗委约的另一部作品,奥地利作曲家Karl Weigl为左手而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与欣德米斯的《左手钢琴协奏曲》命运相似,它直到2002年才得以被钢琴家Florian Krumpöck首演。

  在保罗收到的诸多大师级委约作品中,科恩戈尔德1923年创作的《左手钢琴协奏曲》是应该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以至于吹毛求疵的他没有向作曲家提出任何修改要求。

  次年九月,科恩戈尔德亲自指挥下,保罗在维也纳首演了这部作品。这部作品可以说是音乐史上,第一部真正成功的左手钢琴协奏曲。它的旋律有着那种一听就能感受到的美,纯粹的浪漫主义风格,非常戏剧化。

  科恩戈尔德是一位真正的旋律高手,年幼的他深受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普契尼赏识,二十三岁时创作的歌剧《死城》令他扬名乐坛。二战期间美国,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电影音乐大师。

  这部《左手钢琴协奏曲》的独奏声部写得气势宏伟,却并非艰难晦涩,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和复杂的多声部织体。管弦乐队朦胧美妙地烘托着独奏者,即使在惊涛骇浪一样情绪激昂的乐段也能清晰听到钢琴的声音。这部协奏曲的美国首演者格拉夫曼将它称作:琴键上的莎乐美。

  保罗喜爱这部协奏曲,并向科恩戈尔德委约了一部室内乐。1930年,保罗收到了一部《为左手钢琴、双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组曲》,并在短时间内练好搬上舞台。这套组曲非常好听,开头钢琴奏出的华丽前奏,以及弦乐如管风琴般的齐奏登场非常震撼,

  理查·施特劳斯自从年轻时创作过一首《戏谑曲》后,大半辈子都没有再为钢琴创作过音乐了。1925年至1927年间,他先后体现了三首左手钢琴作品给保罗,包括一首练习曲和两部大型的钢琴与管弦乐作品。

  一部是根据《家庭交响曲》中的主题素材而创作的《家庭交响曲增补篇》,一部是由主题与十八个变奏组成的《雅典娜节日》,副标题为「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帕萨卡利亚形式的交响练习曲」。

  从这两部管弦乐作品的标题就可以看出,理查·施特劳斯是以交响诗的概念去创作的,钢琴只是充当其中的重要乐器而已。

  保罗对此一定不甚满意,但理查·施特劳斯毕竟是家族音乐会上的座上宾,在当时也是备受尊敬的泰斗,保罗不敢质疑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弗兰茨·施密特是德奥浪漫主义晚期的作曲家,擅长演奏钢琴和大提琴。他为保罗创作了六部作品,包括一部左手钢琴协奏曲,一部为钢琴和管弦乐而作的《贝多芬主题交响变奏曲》,三部五重奏和一首托卡塔。其中大部分保罗都亲自首演了。

  下面这张唱片中收录了两部管弦乐作品,以及《G大调五重奏》。强烈推荐《贝多芬主题交响变奏曲》,这部作品是根据贝多芬《春天奏鸣曲》第三乐章中的经典旋律而作。

  波特凯维茨常被称为「乌克兰的拉赫玛尼诺夫」,如果你听过他题献给保罗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一定会觉得这个比方再恰当不过了。忧郁延绵的旋律线条和刚劲有力的触键,如蜿蜒长河奔涌在险峻的管弦乐声势之间,一派豪迈壮阔的东欧景象。

  波特凯维茨师从李斯特的嫡传,在一战期间经历了颠沛的岁月,1923年定居在维也纳至二战爆发前度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时光,这部为左手而作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就创作于这个时期,运用了他《第一钢琴协奏曲》中的部分素材。

  保罗对这部协奏曲很满意,并委托他再次创作。波特凯维茨满腔热血地写下了为左手和管弦乐队而作的《俄罗斯狂想曲》,这部作品以传统民歌为主题,充满英雄主义的气魄,钢琴与乐队始终处于激烈的战斗状态。后来,作曲家将这首作品改编成了双手版本,也非常精彩!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伤残而成为左手钢琴家的,远不止保罗·维特根斯坦一例。前文中提到的普罗科菲耶夫《第四钢琴协奏曲》的首演者Siegfried Rapp在二战中失去了右臂,战后他演奏了多部被保罗束之高阁的委约作品,竭力推广了这些杰出的左手钢琴协奏曲。

  为保罗创作、改编过多首左手钢琴曲的波特凯维茨,也为在一战中失去右臂的另一位钢琴家Rudolf Horn写了数首精彩的左手独奏作品。

  1919年,英国作曲家弗兰克·布里奇,为在一战中失去右臂的管风琴演奏家、钢琴家Douglas Fox创作了三首即兴曲,第一首「拂晓时分」以一种类似印象派的朦胧琴韵描绘了黎明时微弱浮现的光芒和神秘莫测的阴暗,第二首「守夜」以音乐肖像的形式描绘了他的一位艺术家友人,情绪沉重苦闷,像是对战争伤害的思索,第三首「狂欢」是一首以快速三连音为主的短曲,像层层波浪簇拥着冲上阴冷的海岸。

  Otakar Hollmann和保罗·维特根斯坦一样,出生于维也纳,但他一开始所演奏的乐器是小提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他的右掌被射穿,于是拜师学习左手钢琴演奏。

  他向作曲家们委约并收获了一批杰出的左手钢琴作品。雅纳切克为左手钢琴与一支大号、两支小号、三支长号、一支长笛或短笛而作的《随想曲》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

  雅纳切克最终没有将这部作品体现给他,但毫无疑问创意是来自Hollmann的建议,最终也由他首演。受其委约创作的还有捷克作曲家马尔蒂努、舒尔霍夫等。

  此外,我们不能忘记荷兰钢琴大师Cor de Groot的伟大贡献。这位曾经威震琴坛的演奏家在45岁那年,因右手神经疾病而淡出了舞台。

  但他仍孜孜不倦地创作、改编了超过八十首左手钢琴作品,其中包括大量的格里格、舒曼、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和柴可夫斯基的改编曲。有多位荷兰作曲家创作了左手作品题献给他。

  莱昂·弗莱舍是一位颇为传奇的钢琴大师,自幼显露出非凡天赋,师从一代泰斗施纳贝尔。1964年,三十六岁的弗莱舍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突患局部肌张力障碍症,一年内失去了右手演奏能力。

  他在开始指挥和教学事业的同时,苦心钻研左手独奏曲目,成为了一位瞩目的左手钢琴大师。Gunther Schuller、C. Curtis-Smith等作曲家都为他创作了左手钢琴协奏曲,他还首演了欣德米斯的《左手钢琴协奏曲》。

  他的右手在沉睡了近40年后,竟然奇迹般地复苏了,如今他又可以用双手演奏了。功力深厚的左手和指挥经验,令他对常规双手演奏的曲目有了更高屋建瓴的理解。

  加里·格拉夫曼是中国乐迷非常熟悉的钢琴家,他是郎朗、王羽佳、张昊辰等中国钢琴家的老师,柯蒂斯音乐学院的院长,也是传奇钢琴家霍洛维茨的得意门徒。

  1979年,他换上右手腱鞘炎以至于无法控制手指演奏,于是他成为了莱昂·弗莱舍之后又一位美国左手钢琴大师。Luis Prado、Daron Hagen等人为他创作了左手钢琴协奏曲。

  非常有趣的是,作曲家William Bolcom特地为格拉夫曼和弗莱舍创作了一部双钢琴协奏曲,用两只左手担任独奏声部。1985年,他在美国首演了科恩戈尔德《左手钢琴协奏曲》。

  若昂·卡洛斯·马丁斯是巴西著名的钢琴家、指挥家,一代钢琴大师科尔托听过年幼的马丁斯演奏后,当即断言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神童,马丁斯是世上罕见的录制过全部键盘乐作品的钢琴家。

  1995年,他在访问保加利亚时遭到歹徒袭击,头部创伤导致他右手无法再演奏了,经过多次治疗也无济于事。于是,他开始走向了左手钢琴艺术的探索道路,以非凡的毅力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顶尖演奏家。

  可喜的是,近期一位设计师特地为他制作了一副高科技的手套,使马丁斯能够用右手弹奏一些难度不是特别大的乐曲了。

  馆野泉出生在一个日本音乐世家,父亲拉大提琴,母亲弹钢琴。馆野泉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后,开始在世界各地演出,他尤其喜爱北欧的自然风光,28岁定居芬兰。

  2002年1月9日,他在芬兰举办的一场音乐会上突发脑溢血,右半身瘫痪。在家人的建议下,他开始专攻左手钢琴曲,并于次年重回舞台。

  他委约多个国家的作曲者为其创作了上百首左手钢琴曲,他与日本现代作曲家吉松隆合作的音乐最为著名,优美通俗。

  智内威雄出生于1976年,先后毕业于东京音乐学院和德国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学院。25岁那年,他的右手出现了局部肌张力障碍症状,治疗期间,他的导师推荐他练习斯克里亚宾、勃拉姆斯等人的左手钢琴曲。

  他返回日本后,举行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左手钢琴音乐会,并录制了8张精彩的唱片,包含西方与日本作曲家创作的经典左手曲目。他还成立了一个致力于发掘和复兴左手钢琴艺术的爱好者协会。

  尼古拉斯·麦卡锡,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左手钢琴家,他天生缺失右手,在听到贝多芬的《华尔斯坦奏鸣曲》后立志要成为一位钢琴家。

  他14岁时才开始学习钢琴,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独手钢琴演奏者。

  乐观开朗的他,通过网络、电视节目以及一系列演出活动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他录制的一张专辑「SOLO」中收录了许多通俗优美的左手改编曲,包括《乡村骑士间奏曲》、《我亲爱的爸爸》、《夏日时光》等歌剧选段。

  麦卡锡自己也会改编创作一些左手独奏作品,比如左手版的肖邦《第一号叙事曲》,他也收到了一些来自作曲家朋友们为他量身打造的作品。

  马克·安德鲁·哈姆林是一位拥有高超技巧的钢琴大师,他以演奏了大量戈多夫斯基、阿尔坎、梅特纳、布索尼等人的冷门钢琴炫技曲而闻名。他演奏并录制的戈多夫斯基《53首肖邦练习曲改编曲》奠定了他顶尖钢琴家的地位。

  他的钢琴演奏神乎其技,性格却温文尔雅,低调稳重,是一位学者型演奏家。尽管他双手健全,但非常热衷于左手独奏,且有极高的左手演奏水平。

  同时,他也是一位作曲家,他以自己改编创作的《12首小调练习曲》致敬了他崇拜的李斯特、阿尔坎、戈多夫斯基等人,其中第七首是一首改编自柴可夫斯基《摇篮曲》的左手独奏曲。

  巴西钢琴家Artur Cimirro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钢琴鬼才,他十四岁才开始接触钢琴,十九岁才正式学习钢琴演奏,并开创了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法。

  他热衷于左手独奏,曾完整录制过独臂钢琴家Geza Zichy的所有钢琴原创曲和改编曲。他自己也改编了数目庞大、难度惊人的一批左手独奏曲,这些曲目即使用双手演奏也是高难度的挑战。

  如果要列举当今擅长演奏戈多夫斯基改编的左手版肖邦练习曲的钢琴家,可能别列佐夫斯基、里贝塔、Paolo Restani是不错的人选,在此再推荐一位名气不是那么大的美籍塞尔维亚裔钢琴家Ivan Ilić。

  他的Youtube主页上有多个画面精良、录音清晰的左手演奏视频,也录制过一些左手独奏曲目,譬如他完整录制了戈多夫斯基《53首肖邦练习曲改编曲》中的22首左手练习曲。

  Maxime Zecchini可能是年轻一代钢琴家中,在左手独奏领域走得最远的一位。他的音乐会曲目设置经常是一半左手独奏,一半双手演奏,涉及的音乐风格十分广泛。

  他录制有八张左手钢琴曲的唱片,其中涉及了独奏、室内乐、协奏曲等多方种体裁和形式,以及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风格的左手钢琴作品。

  他自己改编的单钢琴版拉威尔《左手钢琴协奏曲》仅用一只左手就能奏出独奏声部与交响乐声部,这种新颖的改编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