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楠用《遇见》奏出音乐的热闹和寂寞
谢楠用《遇见》奏出音乐的热闹和寂寞没有过多的纠结或挣扎,甚至没什么悬念,成为老师,也是谢楠生命中水到渠成的一步,就像当年她拿起小提琴那样。毕业前,谢楠已经在帮恩师林耀基做些助教的工作。
谢楠一直庆幸,一路走来,遇到了那么多好老师,从童年时期的朱雄震教授,到后来的黄晓芝教授、林耀基教授等等,无不倾囊相授。林耀基的影响格外深远。还在广州时,谢楠就得到过林耀基的指点。林先生一生育人无数,胡坤、、徐惟聆、陈允等众多著名小提琴家都出自他的门下,他一眼就看出谢楠是个好苗子,但阴差阳错,谢楠与他的师生缘分直到中学才真正开始。前后算起来,谢楠跟随林耀基学习了十五年。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林耀基当年曾是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研室主任,如今,担任这个职务的正是谢楠。
独奏家的光环总是让人向往,站在舞台上,他们可以得到数不清的掌声和鲜花,相比之下,在很多人眼中,日复一日的幕后教学是枯燥繁琐的,也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谢楠从未把演出和教学彻底割裂。早年,她在舞台上频频亮相,合作过众多大师名团,因此,独奏家的“光鲜亮丽”和老师的“园丁精神”,她都有体会: “搞音乐这行,就像苦行僧一样”,只不过各有各的“苦”法。独奏家基本都是空中飞人,今天在这个城市,两天后可能就到了地球的另一端,顶着时差的困扰,演奏一部截然不同的作品;而教学重在传承,“教师的成果是通过学生来体现的,你讲的‘理想’,能不能在他的手上变成‘现实’?难点在这里。”
最近几年,谢楠单独出现在舞台上的次数不比从前。八年前,孩子的出生也让谢楠走到了“人生的转折点”。学生们都打趣,谢老师没那么严厉了。虽然指导练琴时,谢楠依旧严格,该有的要求一个不少,但她也觉察到,自己多了一些之前没有的“柔软”。谢楠心中,名利从来比不上为艺术坚守的执著和信念,现在,这些东西变得更不重要了。
“等待是紧抓岁月的希望,沉淀的从容引领我们走向前方。”在新专辑《遇见》的封面册上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谢楠这样写道。“沉淀”和“从容”是年轻人不太能理解的力量。谢楠有时回忆起十几岁刚刚崭露头角的自己,假小子一般冲劲儿十足,随着年岁增长,鲜明的锐气慢慢退去,阅历在她的琴声里留下了更耐人寻味的痕迹。很少有人像她这样“大费周章”,用三年打磨一张演奏专辑,选曲又不是高难度的炫技作品,录制期间还多次推倒重来。除了谢楠的这把小提琴,《遇见》只剩下钢琴一件乐器,越是简单熟悉的旋律,越考验演奏者的真功夫。
疫情期间,“慢”更是成为了一种趋势。人们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想想之前无暇思考的问题,谢楠从未如此靠近“真实的生活”。“剧场关闭,学校的课程改到线上,太多音乐家一生中可能都不会再有这样的经历。现下,停摆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等待多时的音乐家们都在期待早日重回剧场,谢楠也不例外。网络固然方便,但也过滤掉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面对面交流时的那种真诚生动。虚拟的距离,越发让她想念心爱的观众和学生。“艺术家归根结底还是要为生活服务的。我们不断地在生活中汲取灵感、营养,加以提炼。”这段格外特殊的日子里,生命的脆弱、人性的珍贵总是令人感怀,它们注定将在这个时代的音乐中留下重重的一笔。